http://www.kymths.com

以真挚情感创作出更有生命力的作品

原文标题:以真挚情感创作出更有生命力的作品


DV见证了卢精用导演路上的探索与进步 本报记者李宗文 摄DV见证了卢精用导演路上的探索与进步 本报记者李宗文 摄

  ■本报记者 李宗文 实习生周艳丽 

  从简单的手持DV,到专业的摄影设备;从青涩懵懂的青年学生,到沉稳成熟的专业导演。怀揣着对影视的热爱与梦想,一步一脚印,用作品向世界证明自己的实力,青年导演卢精用的成长充满了挑战。他与广西名作家合作,改编他们的小说,完成文学作品的影视转化;还拍摄中国—东盟系列电影,通过精彩的故事记录广西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人文交流。

殷殷父爱 点亮山村少年电影梦

  1983年,卢精用出生在广西河池市一个偏远山村。那个年代的山村生活贫瘠,没有书报和电视,除了收听广播,露天电影是为数不多的娱乐活动之一。电影的声音传进年幼的卢精用的耳朵里,在他心里留下模糊的影子。后来,卢精用在父母带领下第一次看《妈妈再爱我一次》。感人的情节引得在场的观众纷纷落泪,年幼的卢精用却因为不懂事,不合时宜地笑出了声,打破了这悲伤的氛围。尽管那次观影经历有些尴尬,却让他第一次感受到电影所关注的“人的感情”,成为他与电影结缘的起点。

  2003年,卢精用考入广西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大学期间执导的微电影《足音》获广东春季艺术电影节短片类一等奖。他获奖的背后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察觉到儿子对电影艺术的执念与追求,卢精用的父亲花了7000多元为儿子购买了一台DV。这笔钱当时相当于卢父半年的工资,但父亲深知卢精用对电影的热爱与执着,他愿意为了儿子的梦想而付出。

  大学的课余时间里,卢精用不断磨炼自己的拍摄技巧和导演能力,终于在影视圈崭露头角。而他在大学期间拍摄的大量作品都有这台DV的参与,这台DV也见证了他导演路上的探索与进步。

  2007年,大学毕业的卢精用受聘进入电视台工作。这在当时无疑是一个前途光明、备受羡慕的职业。然而,就在所有人都认为卢精用会在体制内稳步发展时,他却在两年后毅然辞去电视台的工作,创办传媒公司,去追逐自己心中的影视梦想。面对他人的疑惑与不解,卢精用始终坚定自己的想法,只有跳出舒适圈,才能摆脱束缚,更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才华和创意。他渴望创作出更多具有生命力的影视作品,用镜头捕捉生活的点滴美好,用故事传递人间的真挚情感。

幸遇良师 成长之路获点拨

  卢精用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了许多不同风格、各具特色的老师,这对他的成长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大学时期,他遇到了王建平教授。王建平是著名影视评论家,不仅学识渊博,更致力于为学生们搭建一个实践平台。他组织学生参与短片拍摄活动,并举办了一项名为“青铜奖”的高校微电影大赛,还创办DV影展,意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激发潜能,在挑战中成长。得益于学校提供的平台和诸多机会,卢精用在一次次动手实操中积累心得经验,技艺不断精进,对影视制作的信心也日益增强。

  工作后,卢精用遇到了广西文联原主席蓝怀昌。蓝怀昌希望将卢精用培养成一名作家,布置他每月撰写3篇散文。卢精用坚持写作了4个月,终于有一篇散文被蓝怀昌看中,并对这篇文章的结尾进行了细致的修改后,推荐给杂志主编。遗憾的是,文章最终因缺乏真挚情感、显得过于虚浮而被主编拒绝。对此,卢精用坦然接受。他说:“当时写散文时,确实有很多内容是硬编出来的,情感不够真挚,虚构的痕迹也比较明显。”虽然卢精用未能成为作家,但这件事还是给了他一个深刻的启示——无论是身为导演还是作家,都要怀着真诚的情感去创作,否则最终产生的作品必然是生硬而失败的。

  后来,蓝怀昌得知卢精用对影视的执着热爱,便将他引荐给了广西知名导演宋邕江。在宋邕江的帮助下,卢精用得以进入大型电影剧组学习,深入了解电影摄制的运作流程。在剧组里,他学会了电影剪辑技巧,特别是“帧”的概念。宋邕江告诉他,电影每一帧都是一个独立的节点,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决定了剪辑的精致程度,唯有抓住这些细微之处,才能诞生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回忆起跟随宋邕江学习的日子,卢精用感叹,宋导的要求很严格,尽管每次与他一起剪片时,自己都会很紧张,但他明白,这种苛刻的要求是每一个影视工作者需要具备的职业态度和工作方式。

名家合作 共写影视新篇章

  在影视行业工作多年,卢精用与众多名家有过合作,其中就包括著名作家东西、朱山坡、光盘等。某次,东西观看了卢精用执导的影片,在对他的拍摄手法给予肯定的同时,也敏锐地指出了影片在剧本方面的不足。出于对卢精用才华的认可和鼓励年轻导演之心,东西主动提出愿意在剧本方面给予他支持与帮助,同时担任他的影片监制,经过几部影片的磨合后,卢精用的编导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今年,卢精用筹划拍摄一部由东西的短篇小说《私了》改编成的电影《远方的消息》,力求在剧本上有所突破,为观众呈现广西和东盟的浓郁特色。

  《远方的消息》是中国—东盟系列电影之一,该系列计划打造10部影视佳作。目前,卢精用团队已成功拍摄3部作品。其中《萨瓦迪卡》(中国—泰国篇)与《爱也有阿禾》(中国—越南篇)已顺利上映,观众反响热烈。《爱也有阿禾》更是入围澳门国际电影节,获得广西首届对外传播奖。

  《远方的消息》将目光聚焦在中国与印尼的文化交流上。谈及打造中国—东盟系列电影的初衷,卢精用表示自己是受到东西的启发。东西曾提点他,创作影视作品的首要之务是明确“拍来干什么”,即作品的价值所在以及如何关照社会现实。卢精用深有感触,意识到影视作品不仅要具有艺术性,更要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为观众提供深入思考的余地和引起共鸣的空间。因此,他选择了以东盟故事为题材,用影视作品展现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碰撞,让更多人了解并关注这一地区的发展变化。

科技赋能 拓展创作新边界

  时代日新月异,科技的飞速发展影响遍及每一行业,其中AI技术对影视行业的影响不可谓不大。与甚嚣尘上的“AI取代人类说”不同,在卢精用看来,AI的崛起并非意味着对传统制作方式的颠覆,相反,它能提供更多选择和可能性,尤其是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利用AI生成的镜头不仅可以为拍摄节约成本,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更为关键的环节,在打造更具创意和视觉震撼力的电影效果方面也有很大帮助。

  卢精用坦言,自己也曾对AI的出现有过一定的焦虑。然而,随着深入思考,他也渐渐意识到,AI再强大也终究只能作为辅助工具,无法完全替代人类独特的创作思维和情感表达。他坚信,创作者的价值归根结底在于赋予作品以生命力和情感深度,因此,他选择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接纳这一技术变革,将AI视为探索更广阔创作边界的新工具。

  近年,卢精用团队的作品取得不俗成绩。《这一刻》入围第11届澳门国际电影节,《照进角落的那一缕阳光》荣获2019年第7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金海棠奖最佳作品奖,《非常审判》荣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相关主题原创网络视听节目剧情类优秀作品奖。卢精用表示,会继续深耕有关东盟的影视领域,这一块将是他今后创作的重要方向。同时,他将致力于展现中国当下社会的生活状态,针对一些特定的人群或者地域,比如围绕青年人、广西本土文化等,创作出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影视作品,为观众带来更加真实、生动的视觉体验。


本文由艺馨股指期货网整理编辑发布,地址:http://www.kymths.com/peizipingtai/2024/0408/17327.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